1、TPM的发展历史:
1 .事后维修 (BM :Breakdown Maintenance) 发生故障后再维护 1950年以前。
2. 出错维修 (CM : Corrective Maintenance ) 查找薄弱环节对其进行改良 1950年以后。
3. 预防性维修 (PM :Preventive Maintenance) 对周期性故障进行的维护 1955年前后。
4 .维修预防 (MP: Maintenance Prevention) 设计不发生故障的设备 1960年前后。
5 .生产维护 (PM: Productive Maintenance) 综合上述方法所提出的系统的维护方案 1960年前后。
6 .全员生产维护 (TPM: 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 全员参与型的保养 1980年以后。
2、TPM的定义:
TPM是一种通过全体人员共同参与,以达到生产维护和设备保养效率最大化的生产模式。
它是一项持续改进的活动,应该由生产、维修和工程等全体人员共同担当责任。
TPM 是一套完善操作的流程,而非单纯的设备维修。
3、推行TPM的意义
提高工程、操作 和维修人员之间 的团队协作能力。
稳定制造工艺,提高产品质量。
提高员工维修技能和相关专业知识。
改善生产环境, 舒适而高效地 进行作业。
提高设备综合效率 OEE。
减少能源的浪费。
(详见下载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