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详情
“雨燕”智能微动力菌筛生物反应器
“雨燕”智能微动力菌筛生物反应器,是我公司在“双碳”背景下,自主创新研发的一款极限节能型生活污水处理设备;适用于我国城镇和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的一款高效、节能的污水处理设备。处理规模为10-150吨/天,出水标准优于国标一级A标准。此设备在能耗及工艺等方面具有重大技术突破,首先是在能耗方面比传统MBR膜工艺的一体化设备装机功率降低50%以上,可搭载太阳能光伏发电板及储能电池,绿色能源替代或补充市电消耗,减少碳排放量。工艺方面:利用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菌群及EPS等物质在特殊基膜及水力流态作用下,形成一种微米级的过滤膜层,从而通过微重力产水达到高效固液分离,无需沉淀池及深度处理而实现水质达标排放,同时提高污泥浓度、提升出水效果。
工艺流程
“雨燕”智能微动力菌筛生物反应器集成了太阳能供电系统、缺氧区、好氧区、菌筛过滤区等,采用A/O工艺+菌筛过滤结合,出水优于国标一级A标准。

创新开发
创新性的开发“菌筛过滤器”,微生物及其EPS在特殊基膜表面形成的动态生物过滤层,通过微重力产水实现泥水高效固液分离。


创新点1-微动力菌筛过滤系统
1、活性污泥在特殊基膜表面形成稳定的菌筛过滤层,利用水的微重力驱动稳定产水,无需能耗;
2、对不溶颗粒物、大分子有机物有截留作用,提升水质;
3、提升了好氧池活性污泥浓度,从而提升了系统容积负荷能力;
4、较长的污泥龄,可富集增殖缓慢的硝化菌,提升系统的硝化能力。
创新点2-清浊水识别系统
1、清浊水自动识别,控制分流电动球阀智能切换,确保产水稳定达标;
2、实现全白动更力产水、白动排泥、全白动反冲洗再生,运行维护极为简单;
3、再生周期长(30天以上),且仅用高强度曝气即可恢复通量,无需消耗化学药剂;
4、工艺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
创新点3-太阳能发电系统(太阳能和市电双重供电)
1、装机功率:比传统一体化设备功率降低50%以上,具备极限节能的系统设计;
2、光伏供电:实现绿色能源替代或补充市电,双电源自动切换达最优配置,可节省市电消耗80%以上;
3、经济性能:光伏设备投资回收年限2~3年。
创新点4-智慧化运行、监控
1、物联网云平台监控
远端操控:启停设备以及远端程序更新、维护等;
数据记录:相关数据生成可视化图表,方便运行记录;
设备管理:快速预警、预报,实现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2、视频云平台监控
监视:设备的产水口、好氧池、设备间、光伏发电系统的远监视;
安防:自动识别人员进人,远端报警、远程喊话,图像采集等。
设备特点
工艺突破:
利用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菌群及EPS等物质在特殊基膜及水力流态作用下,形成一种微米级的过滤膜层,从而通过微重力达到高效固液分离,无需沉淀池及深度处理而实现达标排放。
节能突破:
通过工艺创新及突破,实现整机极限节能设计,动力设备极少,且功率较MBR同等处理规模的设备降低50%以上。
太阳能供电:
标配太阳能电池板及储能系统,小于50T/d可实现100%绿色能源供电,且市电与太阳能双电源开关实现毫秒级自动切换。
脉冲曝气:
在缺氧区采用脉冲曝气方式进行水力搅拌,即解决了低溶污泥流化效果,又解决了传统搅拌机能耗高、易损坏的问题。
外观专利设计:
简约美观的外观设计理念,配置工业液晶显示屏,操作更智能更简捷。造型结合太阳能光伏板,像展翅飞翔的小燕子而取名“雨燕”。
智慧化运行:
设备产水通过浊度,流量计、三通阀、溶氧仪等相关传感器,汇集到PLC中控程序中,利用物联网远传及视频图像技术,实现远程操作、监控和监视,做到设备完全可视化运行。
产品规格与耗能对比


房山区十渡镇西关上村污水治理工程:设计处理量:50T/d,设备装机功率:1.5kw,出水标准:为北京农污标准(DB11/1612-2019)中一级A标准
中试基地项目(项目位于北京金融安全产业园西侧污水处理站):处理污水包括园区生活污水及餐厨废水,处理水量为30 t/d,设备装机功率为1.25 kW,处理水质满足北京市地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排放标准》DB11/1612-2019中的一级A标准
1.本站资源由网络公开合法途径整理而来,仅为方便用户交流学习使用,但无法保证全部作品的准确性、完整性。
2.因技术有限,无法一一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您是资源作者并觉得本站宣传有损于您的著作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3.如您取得权限并下载后发现资源存在问题,请添加官方客服微信处理,以保障您的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