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化学与工程新闻》2025年全球化工企业50强

美国《化学与工程新闻》(C&EN)今年公布的全球50强榜单(完整的名单在最后)。

上榜50家公司化工销售额合计1.014万亿美元,仅比2023年下滑0.07%,几乎原地踏步,他们把2024年定义为“停滞之年”。

利润却意外回暖,37家披露数据的企业合计盈利568亿美元,同比增长8.1%。

高管们用“至暗已过”形容这份成绩单,但在资本支出与研发投入分别仅增3.5%和3.0%的谨慎节奏里,仍透出对需求疲软、产能过剩的长期担忧。

在“零增长”底色下,前十强的座次与动作格外醒目:它们占总销售额的46%,却贡献了过半利润,更以激进的重组、迁徙与低碳布局,为行业写下新的生存脚本。

1  巴斯夫(BASF)

706亿美元销售额让这家德国巨头连续第六年封王,但“守擂”压力空前。

新任CEO薄睦乐去年9月抛出的“瘦身”方案,可能一次性砍掉280亿美元年收入——农化、电池材料、涂料、排放催化剂四大板块全部摆上货架。

若交易完成,巴斯夫将回归“纯粹化工”,体量或将让出头把交椅。

与此同时,它仍在华按下快进键:湛江一体化基地全面投产,南京催化剂新工厂启动,用“东方增量”对冲“欧洲减量”。

2  中国石化(Sinopec

581亿美元,守住榜眼。

对内,旗下镇海炼化46亿美元炼化一体化项目机械竣工,天津、茂名、九江多地百万吨级乙烯装置密集上马。

对外,携手沙特阿美在延布打造180万吨乙烯、150万吨芳烃的世界级石化枢纽。

中国巨大的内需加上中东的廉价原料,“双循环”让这家国企在全球周期底部仍敢大举扩张。

3  陶氏(Dow)

430亿美元排名第三,却在欧洲上演战略撤退。

德国伯伦乙烯、施科保氯碱、威尔士硅氧烷、荷兰聚氨酯原料装置陆续关闭,全球裁员2300人,资本支出因此省下10亿美元。

CEO菲特林直言,行业“长期低迷”可能贯穿本十年,陶氏要把钱花在刀刃上——美国本土的低碳裂解装置Path2Zero虽推迟,但仍在选项之内。

4  中国石油(PetroChina)

428亿美元,与陶氏仅差2亿美元。

化工利润率不足1%,却挡不住“国家队”的扩张冲动:吉林、广西两套47亿美元级烯烃综合体同时开工,独山子、大庆、抚顺多地乙烯裂解装置排队上马。

中国石油把“绿电裂解”写进吉林项目说明书,试图用可再生能源为低利润业务贴上一张低碳标签。

5  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

411亿美元,北美最坚定的多头。

德州卡尔霍恩县86亿美元乙烯项目已申请减税,科珀斯克里斯蒂老装置旁边,塑料循环再下一城:到2026年,热解回收能力将增至23万吨/年,成为全球最大废塑料再生基地。

当对手收缩时,埃克森选择“押注美国”,赌的是页岩气的长期成本优势与碳边境税下的循环溢价。

6  沙特基础工业公司(SABIC

373亿美元,正在考虑彻底退出欧洲。

继荷兰赫伦、英国蒂赛德裂解装置关闭后,投资银行家已被授权为整个欧洲业务寻找买家。

若交易达成,SABIC将把版图缩回中东、亚洲和北美,并集中火力打造与沙特阿美协同的超大型炼化一体化基地。

在中东本土,投资百亿美元级的Amiral项目已箭在弦上。

7  LG化学(LG Chem

359亿美元,受电动车降温拖累,销售额下滑11.5%。正极材料扩张目标从28万吨砍至17万吨,与ADM合资的生物塑料项目也宣告终止。

不过,LG化学把希望押在“3-HP丙烯酸”——全球首个用发酵法合成的丙烯酸即将商业化,为存量庞大的丙烯酸酯市场提供一条“生物替代”路径。

8  利安德巴赛尔(LyondellBasell)

322亿美元,用“倒贴”方式甩掉欧洲包袱:向私募基金Aequita支付3亿美元,请其接手法国、德国、英国、西班牙的4座亏损工厂,每年省下1.25亿美元维护费。

与此同时,德州Channelview的丙烯复分解装置和沙特合资裂解项目继续推进——“退出高成本、拥抱低成本”成为这家美欧混血公司的新座右铭。

9  英力士(INEOS

312亿美元,Project One被视为欧洲化工的“信心试金石”。

美国乙烷跨洋而来,在安特卫普新建世界级裂解装置,投资规模逾40亿美元。

项目一旦投产,欧洲乙烯成本曲线将重新排序。

老装置则在同步关闭:德国苯酚、美国ABS、加拿大苯乙烯先后谢幕,英力士用“新旧置换”给欧洲石化业上了一堂残酷的成本课。

10  林德(Linde)

307亿美元,全球最大工业气体公司,手握1040亿美元在建项目管道。

为陶氏加拿大裂解装置配套20亿美元ATR制氢、为伍德赛德德州氨厂配套18亿美元低碳氢,项目规模屡创纪录。

林德把“碳捕集+蓝氢”做成一门生意:客户只需签一份长期供气合同,林德负责把CO₂埋到地下,化工巨头们得以继续燃烧裂解炉而不触碰碳税红线。

总结一下

2024年的“零增长”并非终点,而是全球化工版图重构的前夜。

前十强正以“剥离欧洲、押注美洲、深耕亚洲、竞速低碳”四条主线,把过剩时代的风险转化为洗牌时代的筹码。

当下一轮需求曙光出现,留在牌桌上的玩家,大概率仍是今天敢于断臂、善于迁徙、勇于技术跃迁的十家名字。

声明:
1.本站大部分内容为网友自发上传,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
2.付费下载内容创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收取为资源整理费用。如您是资源作者并觉得本站宣传有损于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3.本站资源仅供交流学习使用,请于下载24小时内删除。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企业资讯

华友钴业荣登2025年《财富》中国500强第278位

2025-7-23 16:10:55

企业资讯

全国首艘!宁德时代助力纯电海上客船“屿见77”投运

2025-7-26 18:09:23

×
AD
×
AD
×
AD
×
AD
×
AD
×
AD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