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化工行业触底之时:该向万华化学学习什么

写在中国化工行业触底之时:万华不会被行业周期击垮,不会被竞争对手打败;如果有一天万华真的衰败了,那一定是他在发展的过程中丢失了原本最可贵的东西。

当前经济正处于低潮期,化工行业处于周期底部,万华经营也正处于困难之时,褪掉光环,我们更能客观地去认识万华。

万华化学,这家总部位于山东烟台的化工企业,一个改革开放初期为解决中国人能够穿上皮鞋而诞生的企业,一个曾经差点倒闭的国企,如今已然成长为中国化工行业的翘楚,也在全球化工行业占有了一席之地,既是同行学习和研究的榜样,也是国企改革成功的典范。

万华化学是我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五年有余。虽然这段工作履历已过去近十年的时间,但是至今仍然觉得自己受益于这段经历。

(一)我们谈学习万华,到底该学习他的什么?

从企业发展和生产经营上来讲,万华得益于:有高门槛、高收益的拳头产品MDI;有雄厚的资金实力;有一批具备一定能力的研发人员以及一定的技术储备。但以上的这些都是万华发展中的阶段性的结果,而非原因。

在我看来,万华的经营发展没有什么不能复制的奥秘,就是尊重最基本的社会经济运行规律,把大家都懂的大道理落到了实处;而大多数的企业之所以没有万华这么成功,道理虽懂,但不落实,没有知行合一。

第一,坚持打造正气的团队文化和工作氛围。

在一个充满正气、尊重规则的环境之中,才能更好地激发人的创造潜力。正如廖总所言:人性规律就是通过风清气正的文化激发员工人性光辉的一面,同时用制度约束人性的弱点。每年一次的员工大会,廖总总是会强调要打造正气的团队,时至今日看到一些对廖总的访谈,仍然是在谈公平、正气,语言朴实无华,初心从未改变。

网友辣评:权利就跟艾滋病一样,只能通过性和血液传播。在现代的社会里去谈公平公正会甚至被认为是一件迂腐的事情。在一个组织中真正的落实到位,难度之大非同小可。万华总部位于山东烟台,一个官本位制、人情关系扎根深种的地方,廖总和他所带领的团队用他们超出常人的智慧坚持将公平、正气深植于企业发展和文化建设,即使未能尽善尽美,但始终以身作则、初心不改,实属难能可贵。

第二,尊重员工,重视人才,坚信“一等人才创一流事业”。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不论是技术创新还是管理实践,根本还是在于人。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万华从高管团队到基层员工,其学历层次、专业程度已经远超其他同行。我当时在华东理工大学参加万华的校园招聘宣讲会,应聘的学生挤满了整个大礼堂,招聘主管在台上强调,无论什么学历,本科原则上必须是211及以上的员工;等入职后,我们部门29名应届毕业生,都是毕业于重点高校。

招聘员工“唯学历论”是错误的,但是中国的高考选拔制度确实为企业选拔人才提供了一条捷径,国外名企也是一样。谷歌为了降低人才的试错成本,“明目张胆”的只愿意从名校中挑选人才,他们的CEO认为谷歌拥有如此成就和规模的原因之一就是选择名校毕业生。美国其他的名企如苹果、Meta、微软等也都是从名校中选择毕业生。中国大型央企选拔管理培训生、政府选调生,对候选人毕业学校的要求更是严苛。万华前任董事长丁总在员工大会上对学历的贬值义愤填膺,他这里说的学历贬值不是高校毕业生越来越多,而是学历本身的含金量、毕业生的水平在下降,“博士生硕士化,硕士生本科化,本科生专科化,专科生还不如之前的高中生”。万华重视学历、学校是很有道理的,况且这只是选拔人才的第一步,后面还有更多的面试环节,入职后还有更严格的职务晋升程序。

尊重员工,首先要给员工有尊严的收入。反之,没有有竞争力的薪酬,万华也招不来这么多优秀的毕业生。万华给的薪酬水平,别说在烟台,就是在整个山东省也是拔尖的。丁董事长曾经提到万华的国际化,明确提出了薪酬的国际化,画了大饼,能让员工吃到大饼,很了不起。

尊重员工,一定是能够给员工以营养的土壤。每个新入职的员工不仅本部门、本岗位上有师傅带,还给我们配备了职业导师,都是由各事业部总经理担任。我们每周写一次工作简报,职业导师认真的回复每一个同事的简报,我收到过的领导写的最长的邮件,就是职业导师对我工作的点评、对后续改进的指导。这也是廖总对各级管理者的要求——重视员工的成长。

尊重员工,要给员工创造一个公平、正气的环境,尊重他们的工作成果和才华,这在前面已经讲过。

大多数从万华离职的同事,虽然各有各的原因和初衷,都是感谢万华这个平台给予的成长,因为大家在这里都得到了尊重和成长。

第三,务实,从战略制定到日常经营。

务实,首先要在关键决策上敢于实事求是,敢于不取悦不逢迎领导。是否敢于实事求是,不在于员工的勇气和品质,而在于企业有没有给员工这样的环境和氛围,在于上级有没有给员工这样的空间和机会。

务实要从上至下。一般的企业有多少是弄虚作假的,不务实都是从上层开始,进而导致上行下效。寇总在讲到公司的几项发展战略的时候,明确科研要领先,但是信息化不做领先者,而是要做追随者,要别人用的好了,有了成功的案例,万华再跟进——这是基于万华是一家化工企业而非IT企业的基本认知。廖总、寇总他们都是非常务实的领导,要求各级管理者都要务实,说到就要做到,否则不要乱画饼、说了不算算了不说的。

重实干,结果导向。以万华采购举例,虽然有正规的招投标和询比价流程,但是在此之前,万华借助对市场的研究和成本分析基本都已经有了心中的底价。流程合理但是买贵了,是工作能力不行;流程不合理但是买的价格合适,是工作态度有问题。万华的要求是既要又要。再举一个例子,在万华讲客户导向,是所有的组织和部门都要以客户为导向,而不仅仅是销售部门,所有的部门都要考虑能为客户带来哪些价值、如何更好的满足客户的需求。

第四,坚持创新。

万华的技术创新来自于几乎不计成本的投入,敢于啃硬骨头,在技术创新上重奖不罚,极大的激发了科研人员的潜力。有的企业坚持一时,但是万华自改制以来已经坚持了快30年,才有今日的成就。所以,我们谈一个企业的发展战略,慢就是快。

创新不仅仅是技术创新,还有管理创新、模式创新,创新是流淌在万华的血液中的。我举一个亲身经历的例子,苯胺只是万华的中间产品,有一段时间欧洲的工厂缺苯胺,而宁波工厂苯胺产能有剩余,如何把宁波的苯胺运输到欧洲工厂?但是算上生产成本、物流成本,怎么算都算不过账来。后来S总发现了其中的问题,大家在计算生产成本的时候用的是完全成本,而为了多生产5万吨苯胺,应当只计算边际成本即可,这么一算帐,每吨苯胺因为集团内部协同产生了可观的利润,后来不仅卖给欧洲公司,还卖到东南亚。

(二)万华给予我最难忘的什么?

一个优秀的企业,一定是能够给员工以营养的土壤,不断的汲取知识,丰富阅历,拓宽眼界。这正是万华这个平台给予我的。期间,我走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几乎覆盖了每个具有较好工业基础的城市,实地考察了各类中国比较有代表性的制造和服务型企业、港口码头、仓储,甚至到海外,亲身感受了中国经济和企业的发展,读书未必有万卷,但行路何止千万里!这是我终生宝贵的财富。

真正的理论联系实际,为我个人更好的认知这个世界和社会奠定了基础。化工行业涉及到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人类的衣、食、住、行、玩,也都离不开化工行业。能够将自己的所学,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并逐步的形成自己的方法论,反馈给这个世界,这种“暗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我非常幸运在这里遇到了很多非常优秀的人。公司工会Y主席在工作之余翻译国外哲学著作,建树颇丰,旨在将海外优秀的精神和思想引入到国内、启发民智,并将此融入到公司的文化建设中去;后来新冠疫情爆发,他或许终于意识到思想方面的学说比不上医生、教师、工人这样的职业更能拯救国民,或者说,是意识到拯救人的思想和灵魂的难度远远高于减轻人的生理痛苦的难度。还有L总带领团队拓展了国际化采购,S总将财务能力跟采购业务的深度融合,……。与优秀的人同行,你会变得更优秀。

(三)写在最后

前段时间遇到了一个万华的老同事,他讲了一些万华最近发生的事情,讲到了上下级关系、办公室绯闻、同事之间特别卷等等,说跟十年之前的工作氛围不一样了。

如果有一天万华开始衰落,不会是行业周期的残酷性导致,而是万华在发展过程中丧失了他原本最珍贵的东西。

声明:
1.本站大部分内容为网友自发上传,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
2.付费下载内容创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收取为资源整理费用。如您是资源作者并觉得本站宣传有损于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3.本站资源仅供交流学习使用,请于下载24小时内删除。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职场新闻

大专毕业10年干到项目经理,如今我选择转身:只想睡个自然醒!

2025-8-8 14:38:00

职场新闻

太用力,走不远!

2025-8-12 10:53:02

×
AD
×
AD
×
AD
×
AD
×
AD
×
AD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