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用力,走不远!

以前工作时常听人说,也常自嘲:“当代年轻人,在‘上进’和‘上班’之间,选择了‘上香’。” 这话放在过去的我身上,再贴切不过。回想起来,自己也曾是“逢庙必进,遇神必拜”的一员。如今再回头看,那些行为的背后,其实是内心的某种空虚和对结果的急切渴望。在职场中,那种“躺又躺不平,努力了好像又看不到成效”的迷茫,让人忍不住想抓住点什么。今年,我主动停下来,重新审视自己。这段运营公众号的经历,给了我一个深刻的体会:做任何事,太用力,往往走不远

最初开始写公众号,想法很简单,就是“玩”。在家空闲时间多,找个地方写写东西,没想过要达成什么目标,能做成什么样子,心态很放松。但问题出在数据下滑的时候。看到阅读量下降,我一下子就慌了。那一个月,心情低落,做什么都提不起精神。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挽回数据——拼命寻找爆款文章,研究同类账号,建立选题库……结果呢?同样的话题,别人发出来效果很好,我花了很大力气写出来,发出去却毫无波澜。这种状态,持续了整整两个月。

直到前段时间,因为眼睛手术,不得不彻底休息。每天基本睡十七八个小时,脑子被迫放空,什么也做不了。就在这种“不得不停下”的状态里,我好像忽然想通了:我在做什么呢?这本来只是想写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是来玩的啊。没有老板监督,没有KPI压力,这条路走不通,换一条试试不就好了?

想明白这点后,最近的更新变得很“任性”。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感觉对了就发出去。这才是我原本想做的样子。我意识到,我自己这个人,就是最好的IP,就是内容创作的根本,而不是去追逐网络上的各种热点和公式。

这几个月心态的起伏,让我对做自媒体有了一些具体的想法:

1️⃣ 内容创作的核心是“你这个人” + “真诚表达”

无论是文字还是短视频,都是创作者表达的形式,没有高下之分,只是个人选择不同。我的公众号“三七二二”,最初只是想分享一些觉得有用的东西。意外地有人看,得到了正向反馈,我就持续写干货。确实吸引了一些关注,但后来写到筋疲力尽,完全不想动笔。每天醒来就是找数据、分析案例,写出来的东西连自己都不想看。后来尝试写个人成长相关的内容,看的人不多,但我告诉自己:至少写的都是我想写的了。再到现在这段时间,感觉顺畅多了,就像便秘了很久终于通了的感觉,写的都是自己真正想表达的观点。

说到底,自媒体创作应该基于创作者本人(或公司、品牌)的特质来展开。作为个人自媒体,写自己的观点、见识和经历,真诚的表达才能持久。

2️⃣ “利他”不是刻意追求的目的,而是自然的结果

曾经有读者问我:“你写得真好,是怎么做到的?” 我当时的回答是:“利他。” 现在回想起来,觉得自己那时真是……挺装的。但那时的我,确实无比深信。如今我有了不同的看法:以“利他”作为核心目的来创作,反而容易走进死胡同。

当然,初期“利他”思维可能有效。随手分享的有用信息,确实容易获得关注。但这更像是一种技巧,难以支撑长久的热情和持续的产出。 为了“利他”而绞尽脑汁,最终只会掏空自己,让创作之路日渐枯竭。

现在发现,做自己真正喜欢、长期感兴趣的内容,才能保持持续输出的热情和状态。过分强调“利他”,反而会限制思路,最终让创作源泉枯竭。当你专注于表达自己、分享真实的感悟和积累时,“利他”会自然而然成为你内容的附加价值,而非沉重的负担。

3️⃣ 允许自己停下来,放下包袱,才能走得更远

这就是我手术休养那周最大的收获。当我不再死盯着数据,不再焦虑于“必须更新”,彻底放空自己之后,反而看清了方向,找回了表达的欲望和乐趣。紧绷的弦,终究会断。适时的停顿、休整,甚至短暂的“放弃”,不是失败,而是为了积蓄能量,看清前路,轻装上阵。

自媒体这条路,不是冲刺,更像是一场漫长的徒步,懂得适时休憩调整节奏的人,反而可能走得更从容、更久。

4️⃣ 求佛上香不一定有用,但心里存着点希望

就像开头说的上香,那时候的虔诚,多少带着点对现实无力的逃避和对“速成”的侥幸。现在明白,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外力或某种玄学上,终究是虚的。数据不会因为多磕几个头就暴涨,爆款也不会因为香烧得旺就自动降临。

但上香这个行为本身,或者说“心里存着点希望”,并不是全无意义。这种“希望”,更像是给自己内心点一盏小灯。 它不是盲目的迷信,而是在认清现实、明白努力未必有对等回报之后,依然选择相信“可能性”——相信自己持续探索、真诚表达的价值,相信即使此路不通,也总有别的风景可看。这份微小的、不功利的希望感,是在低谷时不至于彻底沉沦的浮木,是在漫长创作路上支撑自己继续前行的微弱星光。它不保证成功,但它维系着那份“继续玩下去”的初心。

回看这几个月的经历,从焦虑追逐到被迫停下,再到心态的逐渐平复和任性更新,我最大的收获或许就是:别把弓拉得太满。

做自媒体,或者其他任何你想做的事,用力过猛,往往适得其反。绷得太紧的弦容易断,跑得太急的人容易跌倒。找到自己的节奏,允许有低谷和停顿,真诚地表达自己这个人,享受“玩”的过程本身,把“利他”当作自然发生的结果而不是唯一的目的,心里保留一点不功利的希望——或许,这样反而能走出一条更自在、也更长远的路。

享受玩的过程,也许玩儿着玩儿着,那个远方,也许会在不经意间到达。毕竟,初衷是玩,别让它变成了另一份让人喘不过气的班。

声明:
1.本站大部分内容为网友自发上传,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
2.付费下载内容创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收取为资源整理费用。如您是资源作者并觉得本站宣传有损于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3.本站资源仅供交流学习使用,请于下载24小时内删除。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职场新闻

写在化工行业触底之时:该向万华化学学习什么

2025-8-12 10:50:18

职场新闻

恒力石化薪酬福利调查:主任250000、经理400000、高管总经理1650000

2025-8-12 11:02:01

×
AD
×
AD
×
AD
×
AD
×
AD
×
AD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