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法钛白粉生产中,回转窑作为核心设备,其筑炉质量直接影响窑体寿命、热效率及产品质量。筑炉过程中若存在技术缺陷,可能导致窑体腐蚀、热损失加剧、产品污染等问题。以下结合生产实践,分析常见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

一、耐火材料选择不当引发的问题
问题表现
回转窑需长期承受高温(800950℃)、酸性气体(SO₃、SO₂)及水蒸气腐蚀。若选用普通耐火砖,易出现砖体剥落、裂纹,导致窑内物料污染,产品白度下降。例如,某厂曾因使用普通高铝砖,3个月内窑尾段砖体腐蚀率达40%,被迫停窑检修。
应对措施
- 材料升级:采用异型高铝耐火砖,其Al₂O₃含量≥65%,耐酸腐蚀性强,且砖体表面经打磨处理,接缝严密,可减少物料渗透。
- 成分优化:选择含硫酸铝成分的耐火材料,既能抵抗酸雾侵蚀,又不会引入杂质污染产品。例如,某企业改用含5%硫酸铝的高铝砖后,窑体寿命延长至18个月。
二、筑炉施工缺陷导致的问题
问题表现
- 砖缝过大:砖体间缝隙超过3mm时,高温下酸性气体易渗入砖缝,腐蚀窑体金属外壳,同时导致热量散失,能耗增加。
- 环形施工偏差:耐火砖未按标准环形排列,导致窑体旋转时局部应力集中,引发砖体开裂。某厂曾因施工误差导致窑头段砖体错位,停窑维修损失超百万元。
应对措施
- 严格施工标准:采用环形施工法,砖缝控制在12mm,使用耐火泥填充并压实。施工后用激光水平仪检测砖体平整度,误差≤0.5mm。
- 分段验收:将窑体分为燃烧室、晶粒成长区、脱硫区等段落,每段施工后进行热态模拟测试,确保砖体在高温下无变形。
三、窑体密封失效引发的问题
问题表现
- 冷风侵入:窑头、窑尾密封不严,导致冷空气进入窑内,降低燃烧效率,同时使物料温度波动,影响晶型转化。例如,某厂窑尾密封泄漏率达15%,导致金红石型产品转化率下降12%。
- 粉尘外溢:密封失效导致窑内粉尘外泄,污染环境,同时增加尾气处理负荷。
应对措施
- 密封结构优化:
窑头:采用轴向接触式密封,选用石墨材料接触面,耐磨且高温下自润滑,寿命可达2年。
窑尾:增设挡风圈与内螺旋推料装置,防止物料倒流。某企业安装6头螺旋推料器后,倒料量减少90%。
- 动态监测:在窑头、窑尾安装负压传感器,实时监测密封效果,泄漏率超过5%时自动报警。
四、筑炉后烘窑不当引发的问题
问题表现
- 升温过快:烘窑时升温速度超过50℃/h,导致耐火砖内部水分急剧蒸发,产生应力裂纹。某厂曾因烘窑升温过快,窑体投用1个月后出现贯穿性裂缝。
- 保温不足:烘窑结束后未保持恒温阶段,耐火砖未完全烧结,投用后易软化变形。
应对措施
- 分阶段烘窑:
低温阶段(常温300℃):升温速度≤30℃/h,恒温12小时,排除砖体表面水分。
中温阶段(300600℃):升温速度≤20℃/h,恒温24小时,排除结晶水。
高温阶段(600900℃):升温速度≤15℃/h,恒温48小时,完成砖体烧结。
- 热电偶监控:在窑体关键部位(如1m、5m处)安装热电偶,实时监测温度梯度,确保烘窑曲线符合工艺要求。
五、筑炉与工艺匹配问题
问题表现
筑炉设计未考虑工艺参数(如煅烧温度、停留时间),导致窑内温度梯度分布不合理。例如,某厂筑炉后窑头温度偏低,产品消色力不足;窑尾温度过高,物料烧结严重。
应对措施
- CFD模拟优化: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模拟窑内气流、温度分布,调整耐火砖厚度(如燃烧室段加厚至300mm),优化热传导效率。
- 工艺联动调试:筑炉完成后,进行72小时连续试运行,根据产品检测结果(如白度、吸油量)调整窑速、燃料量,确保工艺参数与筑炉结构匹配。
结语
硫酸法钛白粉回转窑筑炉需兼顾材料耐腐性、施工精度、密封性能及工艺适配性。通过选用高性能耐火材料、严格施工标准、优化密封结构、科学烘窑及工艺联动调试,可显著提升窑体寿命与产品质量,降低综合生产成本。
1.本站资源由网络公开合法途径整理而来,仅为方便用户交流学习使用,但无法保证全部作品的准确性、完整性。
2.因技术有限,无法一一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您是资源作者并觉得本站宣传有损于您的著作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3.如您取得权限并下载后发现资源存在问题,请添加官方客服微信处理,以保障您的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