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央企离职找不到工作,我是怎么一步步走出人生低谷的

前面讲到我从央企离职,离职后我来到北京,没经验、没技术,可想而知根本找不到工作。

当时我表姐也在北京,和同事租一间主卧,我就在她们房间打了一个月的地铺。

后来觉得实在不是办法,就去了一家酒吧做前台,才搬出来和另外两个女孩合租。

这个酒吧地理位置不错,是在一个比较有背景的酒店里面,酒吧实际的老板也比较有背景(我在这里见过当时瘦西湖所在地的市 zhang),从店长到运营都是家境很好的海归,能找到这份工作,也是巧合。

当时豆瓣有很多免费活动,我刚到北京对什么都很新鲜,所以参加了一些。

其中一个油画活动就是在这家酒吧办的,当时加了这个场地的群,后面他们招人,首先就发到了自己的活动群里,正巧我当时急于找一个事先干着,看待遇不错马上就联系了(印象中是160/天,在当时算比较高了,现在也还是这个价)。托老板和店长的福,在这里的一个多月,见了不少大人物和家境好的N代们,还很清闲,不过除了开开眼界之外,实质的帮助其实不大,毕竟你对人家来说没有任何价值,帮助最大的,可能就是让我有时间思考自己的下一步,以及静下心来好好的改改简历了吧。

所以我总是建议大家,多出去走走逛逛,喜欢什么就去做,一旦你参与到市场中去了,总会从中找到工作机会的,这样的机会,环境和领域往往还是你感兴趣的。

如果我当时有其他能力,比如运营,顶替当时的运营或是被老板安排去他新开的公司也不是没有机会,只是当时的我,确实没其他能力,所以只能老老实实改简历投其他公司。

我前面说过自己喜欢玩游戏,我还希望做职业科普,所以就有了一个想法,想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大家体验不同的职业。

有了这个目标之后,我就开始做游戏相关的事,建了一个游戏资讯公众号,开始运营,并且开始投游戏公司,在简历里突出了自己过去玩游戏的经验,以及对游戏设计的一些看法,还有自己正在运营的账号,很快顺利的通过了一家小游戏公司的面试,成了一名游戏策划,虽然工资还是很低,只有5000。

工作一年多之后,我发现想通过游戏的方式,实现职业科普这件事还太过遥远,而且我虽然喜欢玩游戏,但对实际做一款游戏会涉及到的各种琐碎细节实在不耐烦,也就是我只是喜欢作为一个好游戏的消费者,对成为一个游戏的创作者有热情,但不多,不足以支撑我面对那些琐事,所以我认为游戏策划并不是适合我的工作,我开始考虑再一次转行。

这次我开始直接找,做职业科普或者职业体验的公司,结果发现在这方面没有做得好的。

但是发现有几家做游戏化课程的,我觉得用游戏化学习的模式,更贴近我想做的职业科普产品,而且感觉游戏化学习会是一个趋势,所以利用游戏公司的经验跳到了一家这样的小创业公司。

当时做游戏化课程的,基本是做少儿教育的,也就是后来几年大火的k12在线教育我半是刻意、半是运气的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的红利行业。

小创业公司老板不太靠谱,我意识到这点后,快速的跳到了另外一家中型公司,这家中型公司后来成了业内的黑马,我正巧经历了这家公司成长最迅速的阶段,也是我个人成长最迅速的一个阶段,虽然也是疯狂加班的一个阶段。凭借这段经历,我跳槽到了反应慢半拍、想在教育上分一杯羹的大厂。

如果大家分析我的这段经历,就会发现:

1、找工作,先有目标再针对性的准备会更有效。

2、在找工作方面,你过去的积累比学历、专业有效得多,哪怕是在玩方面的积累(毕竟娱乐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有很多商业模式)。

3、你喜欢的东西,未必喜欢做,作为消费者和从业者是完全不一样的。

4、一个红利行业的早期,只有关注、并且对这个领域有一定理解的人才能发现。

职业科普算是一种教育,正是因为我长期关注这个领域,才发现了教育领域的新兴趋势,而碰巧我做过相关的工作,才能顺利的跳槽过去。

5、新兴领域是行业内弯道超车的机会。

所以,如果进不了大厂,也不用太纠结,进入有前景的新兴领域,后期大厂拓产品线的时候,还有很大的机会,而且还有可能直接进去就是中层,大厂也有人为了晋升快一点专门走这个路线。

哪怕现在整体经济不好,也仍然有这样的机会,因为社会和技术是一直在发展变化的,只是确实是少,因为货币就像社会和技术发展的催化剂,货币流速是影响发展快慢和岗位数量的主要因素(这点不明白的话,可以先看看专栏行业更替和基本的经济现象那篇)

但是,就像我前面写的,在这个阶段,出于经济和工作的压力,我没有时间思考,这个方向是不是真的适合自己。(加班真的特别多,在那个小创业公司,开始的三个月我一共才休了6天,真的是加班加到哭,因为下班太晚,影响了同住的舍友,还被迫搬过家)

反而是,工作上取得的成绩和上涨的薪资不断地麻痹我,让我一直在勉强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没有去积累自己有优势的方向,导致了我几年的内耗,和二十几岁黄金时间的浪费,这部分放在下一篇详细讲。

可能会有人说,毕竟赚到钱了,但其实,我的收入相比适合的人还是要低一些的,而且社会是不断变化的,很多行业都在不断地变化当中,都有自己的新兴红利领域,都可以赚到钱,我在那几年里见过每月被动收入都有两三万的设计师,见过一个暑假卖创新本子赚了上百万的学生,见过年薪百万的老师。适合我的那个方向,那几年也是快速发展的几年,加上我擅长,很可能比我在互联网挣得多。

所以我一直说,不要盲目的追求红利行业,而是要看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与红利行业的交叉点。

另外就是,和是不是真的踏踏实实的在干也有关系。再差的行业也有赚钱的,再好的行业也有不挣钱的。

我认识的一个阿姨,也是在那几年里接手了别人不要的一个小厂子,做传统制造业代工(就是现在整体都不看好的那类),慢慢做到了年百万的利润。

所以很多时候,适不适合自己,自己能不能投入的去干,比选什么行业要重要的多。

声明:
1.本站大部分内容为网友自发上传,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
2.付费下载内容创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收取为资源整理费用。如您是资源作者并觉得本站宣传有损于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3.本站资源仅供交流学习使用,请于下载24小时内删除。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职场新闻

36岁,什么都没准备,我就裸辞了

2025-7-19 16:51:22

职场新闻

项目部“卷”成常态:我们赢了工期,输掉了什么?

2025-7-21 10:21:19

×
AD
×
AD
×
AD
×
AD
×
AD
×
AD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