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副产硫酸钠的高值化转型-硫化碱制备工艺

一、工业副产硫酸钠的变废为宝之路

1、现状与挑战

根据《2025至2030中国硫酸钠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与投资报告》,2024年中国硫酸钠产量达150万吨,但资源化利用率不足15%。传统填埋、焚烧处置成本高昂,部分地区费用已飙升至3200元/吨。相比之下,欧洲企业如德国巴斯夫通过熔盐储能、钠硫电池等技术,将副产盐利用率提升至40%,凸显技术差距与循环经济理念的重要性。

2、政策驱动

2025年,财政部将副产盐资源化产品纳入《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优惠目录》,实行90%即征即退政策。浙江、广东等地推出”盐票”交易制度,允许企业以副产盐资源化量抵扣危废处置配额,显著激发市场活力。

二、硫化碱:从传统化工到新兴领域的多面手

1、传统领域:

染料工业:作为硫化青、硫化蓝的原料。

印染工业:用作溶解硫化染料的助染剂。

皮革工业:用于生皮脱皮及多硫化钠制备。

造纸工业:作为纸张蒸煮剂。

2、新兴领域:

新能源: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普鲁士蓝类似物)通过湿法冶金工艺制备,成本降低18%,能量密度提升至160Wh/kg。

储能:氯化钠基混合熔盐传热介质应用于甘肃光热电站,储热温度超600℃,单项目年消纳副产盐1.2万吨,度电成本0.35元。

钠硫电池:硫酸钠基固态电解质实现量产(日本NGK技术),国内科研团队通过纳米碳纤维网络将离子电导率提升至2.5×10⁻³ S/cm。

三、工艺原理与核心流程

煤粉还原芒硝法作为硫化碱生产的主流工艺,其本质是通过高温碳热还原反应将硫酸钠(Na₂SO₄)转化为硫化钠(Na₂S)。反应釜内,芒硝与焦炭粉在1050-1150℃下发生主反应:

Na₂SO₄ + 2C → Na₂S + 2CO₂↑

副反应则涉及水蒸气与硫化钠的作用:

Na₂S + CO₂ + H₂O → Na₂CO₃ + H₂S↑

为控制副产物,现代工艺通过精确调控反应温度(1050-1150℃)和原料配比(芒硝与焦炭质量比约1:0.3),将H₂S生成量降低至5%以下。

1、工艺流程详解

(1)备料与预处理

十水芒硝经化硝罐溶解、蒸发结晶、离心分离后转化为无水芒硝,粒径控制在≤50mm。

焦炭粉与芒硝按比例混合,通过混料机均匀化处理,确保碳硫摩尔比达2.0-2.2。

(2)煅烧还原

混合料进入长转炉(Ф2.5m×45m),炉内逆向通入燃料煤粉(粒径≤0.1mm),燃烧供热。

炉内分三段:预热段(300-600℃)、反应段(800-1150℃)、冷却段(≤400℃),确保反应完全。

(3)化坯与洗渣

煅烧后的黑灰(含Na₂S 55-76%)进入热熔罐,加水热溶后经沉淀罐分离粗渣,清液含Na₂S浓度达30-35%。

(4)除铁与提纯

加入氧化锌除铁剂,静置16-24小时后分离FeS沉淀,清液Na₂S浓度提升至34-38%。

(5)蒸发与制片

清液经强制外循环蒸发器浓缩至60%,冷却后切片包装,产品纯度达60-65%。

2、核心设备选型

(1)反应设备:

长转炉:逆流接触设计,提升反应效率。

特制预热器:余热回收,降尘效率提升30%。

(2)蒸发结晶:

强制外循环蒸发器:抗腐蚀钛钌电极反应器(双极膜电渗析)。

(3)环保装置:

活性炭吸附塔(废气处理效率95%)。

生化处理系统(废水COD降解率80%)。

、挑战与未来方向

1、标准建设

工业副产盐资源化产品技术规范需完善,尤其是重金属、有机物限值标准。

2、趋势展望

大型化、连续化:10万吨/年装置研发。

AI赋能:工艺优化与预测维护。

产业链融合:硫化钠-储能-新能源深度耦合,推动”双碳”目标实现。

综上所述,工业副产硫酸钠制备硫化碱不仅是环保命题,更是循环经济的实践范本。随着技术迭代与政策支持,这一领域有望成为化工行业绿色转型的标杆,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方案。

声明:
1.本站大部分内容为网友自发上传,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
2.付费下载内容创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收取为资源整理费用。如您是资源作者并觉得本站宣传有损于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3.本站资源仅供交流学习使用,请于下载24小时内删除。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文档

由钛白副产硫酸亚铁生产高纯硫酸亚铁过程锰、镁杂质的脱除

2025-8-5 11:09:17

文档

低温甲醇洗工艺特点

2025-8-5 11:29:33

×
AD
×
AD
×
AD
×
AD
×
AD
×
AD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